系主任寄語

可以肯定的是,我們所處的世界,正經歷一場數百年未有之巨大變化。如今的大學生,已經無法像他們父輩那樣,拿個學位,搵一份工,朝九晚五。大學幾年的生活正日益變成理解並適應這一歷史大變局的學習過程。同樣,歷史學作爲一個幾乎與人類文明史一樣古老的學科,面臨無與倫比的巨大挑戰。具體來說,博雅教育正遭遇專業化教育的挑戰,而歷史學科的困境無非是這一趨勢的一個面相。十多年前我回到母校,試著找一份歷史教學工作,却被明確告知:像所有基礎學科一樣,歷史學能得到政府的重視以及將來發展前景有限,即便是這所學校得到國家的投資數額相當巨大。

那麽,在二十一世紀第三個十年,在大學學科不斷更新迭代的形勢下,在新理念,新思想,新方法有如遵循摩爾定律增長的當前,歷史這一古老學科作爲年輕人學習專業的意義何在?更進一步,在香港學習歷史的意義何在?有些答案是必須在我多年教學以及與各地學生互動才能夠比較清晰。二十年來我在美國、中國內地以及最後在香港的歷程讓我漸漸明白,歷史學才是最接近人生的學科。數千年以降,相對於時代的劇烈變化演進,人性改變卻並不多。歷史上偉大人物做出許多决定背後的邏輯,事實上與我們當下芸芸眾生做事的邏輯並無二致。因此歷史學即人生智慧之學,並非虛言。在學習內容上,歷史課程強調史料收集、整理、分析並整合成爲邏輯性嚴密的書面或口頭報告。質言之,歷史學訓練的是通過尋求扎實的證據以得出令人信服的觀點。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歷史研究與寫作和絕大多數文字性工作內容有相通之處,無非是收集證據以證明觀點,依托縝密的邏輯,通過有可讀性文字讓受眾心悅誠服。不管是市場研究、法律文書抑或是政府報告,大抵如是。

在香港學習歷史,則又多了一重意義。走遍美國與中國內地,我從來沒有見過香港這樣,博物館、文化機構、非盈利性機構、非政府組織與學校等等如此集中於一地。在各類官方與非官方組織勉力推廣中國歷史文化的大環境下,歷史專業學生的職業前景可期。事實證明,相當一部分本學系的學生在一些文化機構或學校實習之後,能夠得到全職或兼職的工作。這對於剛剛進入社會的年輕人來說,是職業生涯絕佳的起點。本學系的課程設計也爲學生的將來做好了充分的準備。學系歷史課程分爲中國史、世界史與城市史三大板塊與教育專修項目。學生可以從香港這座城市出發,探索城市歷史與現狀、認識中國傳統文化與其現代化的時代使命,從而更進一步瞭解世界歷史演進及全球化趨勢。教育專修不但使學生熟悉香港教育狀况與教學法,更要求學生在指定學校完成實習任務以獲得工作經驗。

在中小學以及其他文化機構實習工作,只是歷史專業學生能夠參與的非課堂活動的一部分。歷史學系爲學生準備了相當豐富的課外活動,如社團、訪學、國際交流等等。因此,學系學生可以在課堂以及課堂以外兩個場合獲取人生智慧並爲即將開啓的職業生涯做好準備。在我看來,大學幾年最大的收穫遠非知識,而是人生經驗以及性格培養。樹仁大學獨一無二的環境正是這種陶冶性情最殊勝之處。身處寶馬山之巔,面朝維港,有一種日月同輝,天地同庚的永恒感。在山海之間的校園中,歷史學系同學們數年磨一劍,將自己塑造成服務於上至天下國家,下至社區家庭的有用人才,並在此過程中完成自我實現。這樣獨特的大學生涯以及未來的廣闊人生,才是因應歷史大變局的題中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