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鴻博士 Dr. Li Chih-Hung

職銜
助理教授
 
學術資歷
臺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博士 2020
臺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 2013
臺灣大學歷史學系學士 2006
臺灣大學政治學系國際關係組學士 2006
 
研究範疇

中國史、東亞文化交流、東亞城市與物質文化

學術研究項目
臺灣大學「中華文化講座」博士級研究人員(2022)
臺灣大學歷史學系博士級研究人員(2021)
財團法人聖嚴教育基金會「聖嚴漢傳佛教碩博士論文撰寫獎助」(2020)
中央研究院人社中心亞太區域研究專題中心「博士候選人培育計畫」(2019)
科技部獎勵人文與社會科學領域博士候選人撰寫博士論文獎(2018)
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訪問研究員(2018)
日本國際交流基金(Japan Foundation)招聘研究員(2018)
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訪問研究員(2017)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博士候選人培育計畫」(2017)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人類學門獎助博士生計畫」(2016-2017)
臺灣大學似鳥國際獎學金(2016)
中央研究院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傅斯年獎學金(2015)
 
任教科目
HIST 130 史學理論與方法導論
HIST 200 城市史概論
HIST 256 近現代東亞史
HIST 310 宋元史
HIST 311 明清史
 
學術著作(部分)
學位論文:
1. 《七至九世紀東亞佛教王權的建構與展示》,臺北:臺灣大學歷史學系博士論文,2020.7。
 
學術論文:
1. 〈《續高僧傳》〈感通篇〉譯注(八)〉,《古今論衡》38(臺北,2022.6),頁122-139。(合著)
2. 〈八世紀中期唐代佛教王權與禮儀空間:以長安城與五臺山為中心〉,釋果鏡、廖肇亨主編,《推倒須彌——漢傳佛教青年學者論壇論文集》(臺北:法鼓文化,2020),頁17-57。
3. 〈《續高僧傳》〈感通篇〉譯注(四)〉,《古今論衡》34(臺北,2020.6),頁147-153。(合著)
4. 〈東亞佛教交流與日本平安佛教王權的構築——以空海為中心〉,釋果鏡、廖肇亨主編,《無盡燈——漢傳佛教青年學者論壇論文集》(臺北:法鼓文化,2018),頁83-134。
5. 〈十世紀中國南方佛教政治論述的建構與宣傳:以佛教印經為線索〉,《中國文哲研究通訊》 27卷4期(臺北,2017.12), 頁43-56。
6. 〈日本史學界「七至九世紀東亞國際關係與跨域交流」研究趨向概述(2008-2017)〉,《中國唐代學會會刊》23期(臺北,2017.12),頁313-326。
7. 〈隋代的王權與佛教:以仁壽設塔活動為核心〉,《中華佛學研究》16(新北,2015.12),頁105-126。
8. 〈唐代前期的宮廷詩與佛教——以七世紀東亞的視角出發〉,《臺大東亞文化研究》第3期(臺北,2015.10),頁31-60。
9. 〈東亞的佛教交流與王權——以15世紀的琉球王國為核心探討〉,《トランスナショナルな文化伝播:東アジア文化交流の学際的研究》(那霸:琉球大學法文學部,2015),頁63-77。
10. 〈從個人佛教實踐看唐代寫經、印經的文化意涵〉,《早期中國史研究》6:2(臺北,2014.12),頁27-52。
11. 〈中國北朝石刻上的法華信仰與文化效應〉,《早期中國史研究》4:1(臺北,2012.6),頁83-109。
 
書評:
1. 〔書評〕王靜芬,《中國石碑:一種象徵形式在佛教傳入之前與之後的運用》,《中國唐代學會會刊》25期(臺北,2021.2),頁239-245。
2. 〔書評〕河上麻由子,《古代アジア世界の対外交渉と仏教》,收入《臺大東亞文化研究》第1期(臺北,2013.6),頁151-159。
3. 〔書文評介〕高崎直道、木村清孝編,《シリーズ.東アジア仏教》第1卷《東アジア仏教とは何か》,《早期中國史研究》3:2(臺北,2011.12),頁212-217。
 
學術翻譯:
1. The Silk Road: A New History by Valerie Hansen (2015), chapter 5 and 6. 芮樂偉.韓森,《絲路新史:一個已經逝去但曾經兼容並蓄的世界》,〈第五章〉、〈第六章〉,臺北:麥田,2015。
 
最近學術研討會及公開講座
會議論文:
1. 〈天下與佛國土:隋代的王權、聖物與世界觀〉,香港教育大學文學及文化學系主辦「東亞古典範的內涵與邊界」國際青年學者研討會,香港:2022年6月25-26日。
2. 〈明代前期的王權、佛教與政治文化:從姚廣孝談起〉,中央研究院明清研究推動委員會主辦「2021中央研究院明清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臺北:2021年12月15日。
3. 〈從建康到大興:隋代的王權、宗教與禮儀〉,中央研究院「東亞文化意象的博物書寫與物質文化」主題計畫、科技部「年號與東亞古代王權」專題計畫主辦「2021東亞宗教與王權工作坊」,臺北:2021年12月10日。
4. 〈奈良時代的佛教、寫經與禮儀:以光明皇后為線索〉,中央研究院「東亞文化意象的博物書寫與物質文化」主題計畫、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文物圖像研究室」主辦第六屆「東亞文獻與文學中的佛教世界」學術研討會,臺北:2021年11月27日。
5. 〈東亞的王權、宗教與女主:從光明皇后談起〉,中央研究院史語所世界史研究室、中央研究院「東亞文化意象的博物書寫與物質文化」主題計畫、科技部「江戶後期的日本古史論辯與書寫」專題計畫主辦「東亞思想史」工作坊,臺北:2021年11月12日。
6. 〈十世紀東亞佛教王權與禮儀空間:以日本平安朝的京都仁和寺與醍醐寺為中心〉,聖嚴教育基金會主辦「第八屆漢傳佛教與聖嚴思想國際學術研討會」,臺北:2021年6月30日。
7. 〈王權、都城與風景:以十世紀的吳越國為中心〉,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主辦「五代史國際學術研討會」,臺北:2021年5月22日。
8. 〈聖物的製作與再現:七至八世紀東亞佛教王權與舍利信仰〉,發表於中央研究院「東亞文化現象的博物書寫與物質文化」計畫、國立清華大學華文文學研究所舉辦之「日照高山:東亞文化現象與華文文學青年學者論壇」,臺北:2020年12月12日。
9. 〈七至九世紀唐代佛教王權的建構與展示〉,發表於唐代學會、國立台北大學歷史學系、淡江大學歷史學系主辦「第十四屆唐代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新北:2020年11月28日。
10. 「7-9世紀の東アジア仏教王権の構築と展示:宮廷写経を中心に」,臺灣大學日本研究中心主辦「2019東アジア日本研究者協議会4回国際学術大会」,臺北:2019年11月3日(日文發表)。
11. 〈東亞佛教王權與禮儀空間:以北魏與新羅都城為例〉,臺灣大學、韓國延世大學共同主辦「2019年歷史系研究生學術交流會」,臺北:2019年10月4-5日(英文發表)。
12. 〈十六世紀東亞佛教、王權與紀念物:以琉球王國為中心〉,中央研究院文哲所主辦「近世東亞佛教文化:明清與江戶」國際學術研討會暨書畫展,臺北:2019年9月26-27日。
13. Buddhist Kingship and Manuscripts of Chinese Buddhist Canon in East Asia in the Seventh-Ninth Centuries. 英國牛津大學國際佛教研究青年學者論壇,牛津:2019年8月18日(英文發表)。
14. 「唐代前期的王權、寫經與政治秩序:以聖教序為中心」,北京大學古代史研究中心主辦「七至十六世紀信息溝通與政治秩序」工作坊,北京:2018年11月3-4日。
15. 「八世紀唐代佛教王權與禮儀空間:以長安城與五臺山為中心」,中華佛學研究所主辦「2018漢傳佛教青年學者論壇」,新北:2018年9月7-8日。
16. 「唐代佛教王權與寫本大藏經:以皇帝的譯經序為線索」,聖嚴教育基金會主辦「第七屆漢傳佛教與聖嚴思想國際學術研討會」,臺北:2018年6月28-30日。
17. “Between Mountain Wutai and Capital Chang'an: Buddhist Sacred space and Imperial Imagination in Tang China in the 8th century.”以色列希伯來大學「The 14th Conference of Asian Studies in Israel (ASI18)」國際學術研討會,耶路撒冷:2018年5月23-24日(英文發表)。
18. 〈北魏佛教造像碑上的文圖學:以翟興祖造像碑為中心〉,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台灣教育部台灣研究講座計畫聯合主辦「文圖學·文化交流:台灣與東亞的多元對話國際學術論壇」,新加坡:2017年12月15日。
19. 〈明代的佛教王權與海外經略:以永樂帝的大藏經序為線索〉,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主辦「明清時期東亞宗教文化研究」工作坊,臺北:2017年11月24日。
20. 〈王權、舍利與印刷術:十世紀吳越佛教王權與杭州佛教文化〉,浙江大學人文學院與杭州市佛教協會主辦之「首屆中國禪宗祖庭文化論壇」,杭州:2017年11月8-10日。
21. 〈六至八世紀初佛陀的中國葬禮:以舍利容器與地下空間為核心〉,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佛學論壇與五台山佛學與東亞國際研究院「2017五臺山密集型國際佛學菁英培訓班:青年學者論壇」,忻州:2017年10月14日。
22. 〈十世紀中國南方佛教政治論述的建構與宣傳:以佛教印經為線索〉,荷蘭萊頓大學「Second Conference on Middle Period Chinese Humanities(第二屆唐至明中國人文會議)」國際學術研討會,萊頓:2017年9月14日-17日。
23. 〈八世紀中國唐代佛教王權與神聖空間的形塑:以不空三藏為中心〉,中華佛學研究所主辦「2017漢傳佛教青年學者論壇」,新北:2017年9月8-9日。
 
公開講座:
1. 〈七至九世紀東亞佛教王權與世界觀〉,成功大學「東亞文化的多元論述與跨界對話讀書會」,台南:2022年3月12日(線上發表)。
2. 〈奈良時代の王権・宗教と儀礼空間:光明皇后と孝謙天皇を中心に〉,大阪:大阪大學「東亞后位比較史研究會」,2021年12月18日(線上發表)。
3. 〈使節、僧人與海商:中日文化交流中的人與物〉,國立中興大學歷史學系學術演講,臺中:2021年11月19日。
4. 〈天下與佛國土:梁朝的王權、宗教與周邊世界〉,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數位人文X周邊世界」計畫演講,臺北:2021年8月23日(線上發表)。
5. 〈七至九世紀東亞佛教王權與文化交流〉,國立臺北大學歷史學系學術演講,新北:2021年4月26日。
6. 〈東亞海上的佛國土:七世紀新羅佛教王權與世界觀〉,中央研究院亞太區域研究專題中心「海洋史研究計畫『亞太新視域—港口與華人網絡』」,臺北:2020年9月3日。
7. 〈求法僧、海洋與帝國:8-9世紀東亞文化交流與佛教王權的構築〉,中央研究院亞太區域研究專題中心主辦「亞太文化萬花筒」,臺北:2019年10月26日。
8. 「7-9世紀の東アジア仏教王権の構築と展示」,東洋文庫「内陸アジア出土文献研究会」,東京:2018年12月14日。
9. 「7-9世紀の東アジア仏教王権・儀礼・視覚性」,中央大学文學部,東京:2018年12月12日。
10. 「7-9世紀の東アジア王権と写経」,東京大學「第七回東アジア古典籍研究会」,東京:2018年12月1日。
11. 「唐代佛教王權與宮廷寫經」,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逸興論學:文哲青年學者論壇」,臺北:2018年4月17日。
 
學術研究委員會
1.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數位人文X周邊世界」成員
2.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書籍史研究群」成員
3. 「中國唐代學會」會員
4. 「日本唐代學會」會員
5. 日本東洋文庫「內陸亞洲出土文獻研究會」會員
6. 日本國學院大學「續國書之會研究會」會員
7. 日本大阪大學「東アジア后位比較史研究会」會員
8.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續高僧傳》讀書會」會員
9. 臺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中國中古墓誌讀書會」會員
10.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佛教石刻拓片研讀會」會員
11. 中央研究院「東亞文化讀書會」會員
12. 「早期中國史研究」編輯委員(2015-2017)
13. 「早期中國史研究」會員